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的社平工资数据: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0698元和68340元。
目前,大部分省市已公布了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少数省份公布了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24年社保基数),数据如下:
从已公布情况来看,均较之2022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社平工资的增长,则意味着社保缴费基数、工伤待遇、退休金、经济补偿等将会受到影响。
职工本人需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参保缴费基数:
新进本单位的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
一般情况下,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是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如果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没有上涨,那么你的社保缴费就不会增加。
但是,对于少数工资收入偏高和偏低的参保职工,则要按照人社部门每年公布的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作为自己的缴费基数。而随着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提高,这部分人的社保费则会增加。
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亡职工丧葬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等。
各地区待遇计发政策不同,但大部分都与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挂钩。
以武汉市为例,员工被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者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期满终止的,需按以下标准赔付:
还有丧葬补助金: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丧葬补助金为当地社平工资x6个月。
如果社平工资上调,那么部分工伤保险待遇也会相应上涨。因此,对用人单位来说,在工伤保险的基础上为员工配置一份企业团险,以此来提升保障力度,减轻企业赔偿负担十分有必要。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全部缴费年限 × 1%。
所以,社会平均工资越高,在相应年度里办理退休的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就越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月社平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月社平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因此,社平工资影响单位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误工费应当根据受害人的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来计算。受害人收入状况的确定,根据受害人有无固定收入的不同情况,有固定收入的,以其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以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因此,如果劳动者受到意外伤害,误工费的多少,也与社平工资息息相关。